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

肚臍發炎

肚臍發炎















肚臍怎麼紅腫得這麼厲害?

第一次在門診看到嬰兒以外的肚臍發炎,小兒科醫師會看到肚臍有問題,絕大部份都在新生兒身上

















10歲的小強媽媽帶他來看肚臍

我請他拉起上衣,不得了,肚臍中央彷彿肉芽腫,有點溼溼的,周圍則紅腫,沒有聞到尿或糞便臭味。一問之下,原來小強最近「箱閒」,洗澡時看到肚臍有黑垢,用力去摳、搓洗,結果就紅腫起來

排除了肚臍胚胎期發生之後的結構異常引起的感染,我給予適當抗生素治療,並吩咐小強媽媽留意有無臭味分泌物。10天之後小強的肚臍發炎就戲劇化地完全好了。








一般人肚臍其實很少有問題,大部份都是像小強一樣,「無事惹事」,用力去摳它,才會引起發炎

不過一般人肚臍有異狀,還是要小心









肚臍發炎的原因有3方面



1、先天性

胎兒時期,我們的肚臍有兩種構造分別和膀胱和腸子連接。與膀胱相接的構造稱為臍尿管(Urachus),它是胚胎期發生泌尿系統的尿囊(allantois)的遺蹟結構;與腸子相接的構造稱為臍腸繫膜管( Omphalomesentericduct),它是胚胎期供應養分的卵黃囊,連通至腸道的卵黃管(vitelline)的遺蹟結構。這兩種構造,會在我們出生前後關閉,肚臍就不會再與膀胱或腸子相通;但是如果沒有關閉或關閉不完全或是裡面形成囊腫,都可能有分泌物流出,甚至引起感染。









臍尿管因為與膀胱相通,流出來的分泌物可能帶有尿味;臍腸繫膜管因與腸子相通,流出來的分泌物則類似糞便狀,所以較臭。當這兩個構造有進一步的感染時,除了分泌物以外,肚臍周圍的皮膚可能還會出現紅、腫、熱、痛等發炎現象。

既然是先天的問題,為什麼沒有在一出生就出現症狀,而是在長大之後才陸續出現呢?一般的確是以小寶寶居多,特別當這兩個構造完全沒有關閉時,在出生後不久就會出症狀現;但是如果這兩個構造只是關閉不全,或是形成囊腫或憩室,一開始可能因為分泌物不多而被疏忽,一直要到分泌物積多了或合併感染時,才會被出現症狀。

要確定診斷可以使用腹部超音波或是打入顯影劑,來偵測和確定肚臍是否有這兩種未關閉的構造及其關閉不全的程度。這些構造如果繼續留著,可能發生反覆性感染,極少數可能還會變成惡性,所以建議應該手術切除。當已經合併感染時,則應該先用抗生素治療後,再進行手術切除。



2、後天性

往往就是自己去摳肚臍或讓肚臍密封不透氣造成

一般人往往有這種經驗,洗澡「不小心」發現自己肚臍有黑垢,要不要清洗很猶豫,一旦去清洗,越挖越深,肚子就開始不舒服。











洗澡時到底要不要清洗肚臍?


我站在反對這邊,理由是

a. 絕大部份人一輩子沒清洗過肚臍都沒事
b. 由於肚臍沒有脂肪組織,若試圖用手指將污垢挖出,脆弱的肚臍皮膚容易擦破皮,可能造成細菌感染和局部濕疹等紅腫熱痛現象。至於肚臍上常見的「黑垢」,我個人以為那是皮膚角化的產物,像耳垢(耵聹)有保護作用,清除它有點像殺岳飛一樣,弄巧成拙。
c. 若真的「箱閒」,保持乾燥、通風即可





3、癌細胞轉移至肚臍


腹部與骨盆腔的癌症有可能轉移至肚臍,被誤以為肚臍發炎
這種特殊的現象有一個名稱叫 Sister Mary Joseph node









我本人曾有過此切身經驗。幾年前教會有一40歲姊妹好友罹患胃癌,第一個引起注意的症狀就是肚臍周圍出現一些紅腫現象。那時碰巧是舊曆年,我在美國旅行,半夜手機響起,是她先生打來,問我肚臍發炎的事情,原來她太太肚臍已紅腫2個禮拜,過年期間剛去附近一家天主教醫院看急診,醫生說是肚臍發炎,開了一些抗生素給她吃,由於我沒親眼看到她肚臍,又她已看過醫院急診,我不便發表意見,就建議他們繼續服藥觀察。







那知過了2個月,有一天在教會她先生又來找我,說肚臍的問題還沒好,我一聽不對,連忙請他找他太太來,找個個房間,請她太太拉起她一貫穿的連身長裙。我看肚臍周圍的東西比較像腫塊,有必要到大醫院進一步檢查,就為她準備一份轉診單,請她到我經常轉診的台北馬偕醫院,看腸胃科施壽全醫師,施醫師一看,憑其經驗,馬上安排切片檢查,5天後報告出來是腺癌轉移至肚臍(大概是經臍腸繫膜管 Omphalomesentericduct)。她連忙趕到高雄長庚醫院找眼科醫師哥哥安排作胃鏡,結果證實是胃癌。

從這個案例,讓我學到一個寶貴的經驗,提供大家參考




眼睛休息一下












更多精采照片請點擊下面

微風下午網路相簿

歡迎由右上方點擊

訂閱本部落格

加入這個網站

閱讀最新文章

或在
Facebook 分享本文章與部落格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